李元慶 ; 梁成福
|
|
李元慶(適之) 目前專事繪畫創作 學 歷: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 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國畫創作組畢業 活動歷程: 1957 生於台南,由父親描紅啟蒙,臨習顏、柳書法 1976 從蔣承贊老師習國畫、馬電飛老師習素描 1978 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 1979 入意古樓從梁乃予老師研習篆刻 1980 入紅並樓從李猷老師習詩文、書法 1981 第九屆北市美展國畫第一名 全國青年書畫展國畫第一名 建國七十年全國青年創作展國畫第二名、書法第一名 1982 師大畢業展國畫第一名、書法第一名 1983 第十屆全國美展國畫第三名 1986 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國畫第二名 1987 「現代詩畫結構關係」展 1988 「彩墨時空」展 1989 「漁港之美」展 通過教育部歐洲語言考試,辭教職,赴法,入巴黎高等美術學校於賓卡斯畫室研究 1990 「台灣北海壯觀」展 1991 返台,入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國畫創作組 1992 製作公共電視節目「美哉丹青」 1993 以論文「山水繪畫突顯大氣氛圍的探討與表現」通過碩士考試 1994~~專事水墨創作 創作歷程: 1980∼1985 以承襲之傳統基本工夫描寫(寫生)鄉土及生活周遭景象,著力於傳統山水繪 畫開拓新題材之可能。 1985∼1990 擴大個人之筆墨、構圖等繪畫形式,延續開發山水繪畫內容,嘗試將多樣之繪 畫形式融入傳統繪畫。 1990∼至今 整理傳統繪畫之精神與思想,由主觀意趣切入客觀自然,尋求符合創作理念之 形式,企圖在理念的建構中畫出自家山水。整體形式是偏於重彩的、偏於濕潤 的、偏於黑的、偏於滿幅的、偏於大面的、偏無點景的、偏於短題短款的。具 體方法是以「突顯」為總綱領;以大氣的象徵為前提;以大氣的流動為目標; 以朦朧、模糊為手段,在所謂的「大氣氛圍」中對山水繪畫進行表現。 1998∼至今 另闢從藝術的思維與觀念出發的新表現形式,採取自我、自在的表現型態,隨 筆記錄生活周遭與心情感覺,力求較「真實」的將繪畫與「真我」緊密結合, 思索人性深層感受,在隱晦的自由圖像筆記形式中,揚棄形體與表相的束縳, 力探繪畫表現的新可能,企圖以另類的形式與意象豐富現下水墨繪畫。
梁成福 醫師執刻刀 篆刻佛經 「陶」冶心性 行醫逾30年,桃園醫師梁成福從2年前起,在全年無休看診中,利用零碎的空閒時間,在陶瓷瓶上一刀一刀篆刻書法、佛經,「養心靜氣,舒緩工作壓力」,最近應邀在中正紀念堂展出。 64歲的梁成福在龍潭鄉開設龍安診所,在桃園醫界小有名氣,還擔任長達10餘年的法醫顧問,與高檢署知名法醫方中民等人熟識。 梁成福說,開設小診所,他秉持服務精神,全年無休,但長時間看診容易煩躁,2年前,他為了沈澱心緒,跟隨前師大藝術學院院長梁秀中學習書法、繪畫與篆刻,並對篆刻陶瓷特別有興趣,閒暇之餘在陶瓷篆刻心經、大悲咒、金剛經等,雖然很傷眼力,但過程中心情非常平靜,舒緩看診時的緊張心情。 梁成福以隸書在陶瓷瓶上篆刻佛經,有陰刻與陽刻兩種,陰刻字體凹陷、陽刻則字體浮凸。梁成福說,每次篆刻時心境都不同,刻260字的心經時,他每刻一字心中就默念一次,刻完了心情非常舒坦;刻5800字的金剛經,則是體力與毅力的考驗,幾乎要耗去他1個月才能完成。
|
|
龍潭鄉畫家李元慶熱愛書法,醫師梁成福放下手術刀改拿雕刻刀。「一個畫家不畫畫,拚命寫字;一把手術刀不開刀,拚命刻字」,兩人合作推動篆刻藝術,決心以半年時間挑戰5178字金剛經。 喜愛藝術的梁成福在龍潭鄉北龍路開設龍安診所,一直對書畫藝術充滿興趣。4年前,梁成福投資經營「松葉園」複合餐廳,四處找尋陶磁藝品,在鶯歌遇到畫家李元慶,兩人暢談藝術美學,成為莫逆之交。 李元慶表示,雖然他專攻水墨畫,但也擅長書法,以隸書寫佛經,交由梁成福雕刻自娛,一個寫、一個刻,兩人合作已有10萬字。 梁成福表示,他利用門診空檔,在診所休息室自修雕刻,修練自己的靜心、定力、專注與手勁,也因他偏好佛教心經、大悲咒,特別請託李元慶書寫隸書,由他雕刻。 「平均雕刻一個彩繪陶瓷約30天」,從初期的陰刻變陽刻,最後陰陽雙刻,梁成福說,在雕刻過程中,更能感受佛門奧妙,有一回他刻大悲咒時,突然雙手酸又無力,根本無法提刀雕刻,「我自己學醫,卻無法解析,雙手為何無力」,只好中途休息。 不久,普平精舍住持見榜法師突然來訪,看到未完成的大悲咒,僅輕輕的轉了一轉,順口唸了幾句,或許出家人的佛緣法力,讓他突然振奮,雙手瞬間活力無限,充滿原動力的繼續雕刻。 李元慶又說,金剛經5178字,在布局、設計上即花費不少時間,每字間隔0.1公分,隸書重視橫向行氣,書寫特別費力耗時。決定邀請拉坏師傅詹國祥製作高120公分、直徑44公分的坏體,最後委託師傅王琮民燒陶,成為一座獨一無二金剛經陶磁藝術。 龍潭鄉長葉發海表示,李元慶專攻水墨卻愛書法,梁成福放下手術刀改拿雕刻刀,兩位加起來120歲的男人,在休息室擦出藝術火花,兩人合作竟蘊藏著無比的篆刻藝術創作,令人嘆為觀止。
|
|
|
對以下任何作品有興趣,歡迎親洽鶯歌台灣陶藝館。 |
|